首頁 明末行

第七十七章 定裝火藥

朝廷的朝會在一片祥和中結束,崇禎得到了這幾個月以來唯一的好消息心中自然高興,皇帝高興了楊嗣昌當然也就高興,自然而然的對此次嘉獎的力度也就不會怠慢,很快從京城派出的信使連同賞賜品就一同出發了。

而這時的龐剛在幹什麽呢?此時我們的龐剛同誌正在對望海堡的槍械正在進行改進,在揚州城外的那一戰中鳥銃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每兩分鍾才一發的射速讓士卒們遭到了不必要傷亡。倭寇們從一百五十步衝到三十步距離的這段時間內,鳥銃手們每人隻能發射一輪半,龐剛估算過,若如當時那六十名鳥銃手的射速能夠提高一倍的話完全可以把傷亡降到最低,甚至達到零傷亡的程度。

雖然龐剛在來到明朝之前並不是什麽軍械專家,但身為從小在現代社會長大的他對於一些槍械基本原理還是知道的。此時的鳥銃裝藥還停留在鳥銃手們自己裝填火藥的階段上,鳥銃手們在戰時隻能靠自己的經驗在戰時往槍膛中填塞火藥,這種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士兵的個人喜好不一,每次倒入的火藥分量也不一樣,而且在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能在漫天飛舞的刀槍箭鏃下從容不迫的裝填火藥並從容發射的士兵可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心裏素質。

士兵一旦心裏出現驚慌的情況時,動作就很容易變形走樣,因此龐剛就想到了定裝火藥。所謂的定裝火藥,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在一個長形的紙筒裏麵,裝填時用嘴咬開紙筒,先倒一些火藥到火門,餘下的火藥連彈丸全塞入銃口就算完成了。

這樣不但保證了魯米銃每次射擊時的威力,也可以大大減少火藥的裝填步驟。龐剛親自找人試過,使用了這樣的裝藥方法後,原本要每兩分鍾甚至三分鍾才能發射一次的鳥銃手們可以達到一分鍾開火一次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