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趕路的緣故,這些清兵即便是在二月底的冬季也出了滿頭大汗,驕狂的他們連頭盔都摘了下來,露出了各人曾亮的頭皮與腦後細長的金錢鼠尾辮。
古晨他們雖然沒有和清兵真正的交過手,但他們既然身為斥候,自然也學過如何分辨清兵的兵種和官員的服飾。清軍分八旗,他們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而旗丁就是清兵,地位最高,而旗丁的編製又按照武力和兵種劃分為步甲、馬甲、白甲以及巴牙喇兵等等。
現在他們看到這些清兵的當中竟然有六人身著釘著銅釘的棉甲,頭盔尖長,從服飾上看這必然是韃子的馬甲兵,按照他們在軍中的等級來估算他們身上穿的棉甲定是那種鐵葉內含的暗甲。不過他們當中有一人卻是身著明盔,鐵葉外露,他手上拿著的頭盔卻是黑纓,背上還背著背旗,此人必定是馬甲中被稱為隊長、什長之類的小頭目。
看到這些人裏頭竟然有六名馬甲,其中還有一人是什長,埋伏在小坡旁的眾夜不收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們這些人可是知道那些韃子兵從十歲開始就進行從軍考核,每三年一次,初為守兵,後步甲,再後為馬甲,馬甲之上還有白甲。那韃子兵中的步甲馬甲並不是看你是否是騎兵,而是他們在軍中的武力等級。韃子兵中的馬甲,每個人最少都有七、八年的從軍經曆,那可是征戰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兵,算是真正的職業軍人了,戰鬥力不問可知那肯定是非常高的。
其餘七人穿著的卻是披甲人的服飾,雖然不知道他們的武力如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韃子兵對於他們八人來說絕對是一塊硬骨頭。
眾人都斜眼向著古晨趴著的方向望去,古晨回過頭來望著看了看身後的七名弟兄,把牙一咬心一橫,低聲喝道方韋老三、吳明,等韃子來了你們就拉絆馬索,其他人有標槍和弓箭的就朝那些落馬的韃子身上招呼,打完後兄弟們立刻向土坡跑去,引誘韃子下馬追擊,若是韃子不上當下馬咱們再繞到土坡後麵上馬跟韃子拚了,都聽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