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街道上,年僅16歲的梅斌林正陪著孫中山朝一家華僑開設的洗衣館走去。
1910年2月,孫中山帶著簡單的隨身行李,隻身從舊金山來到了芝加哥。
在抵達芝加哥後,孫中山專程前往唐人街來到了一家名為“上海酒樓”的飯店,要找這裏的經理。
“上海酒樓”的經理叫梅光培,是一個廣東人。孫中山之所以要找梅光培,一是因為梅光培是他的老鄉,二則是他的朋友介紹的。
而梅光培雖然並不認識孫中山,但對這個老鄉他也是早有耳聞,再加上是朋友介紹的,所以梅光培便讓孫中山在“上海酒樓”住了下來。
寒暄過後,孫中山向梅光培直言他此次來芝加哥的目的。
一是向芝加哥華僑籌款,繼續準備在國內進行的革命起義;二是向芝加哥華僑宣傳革命道理,建立同盟會分會。由於孫中山當時對芝加哥華僑情況不很清楚,所以希望梅光培能幫助他,最好能找個可靠的人為他當“向導”。
梅光培很快為孫中山物色了一名年輕的“向導”,他就是時年十六歲,住在“上海酒樓”在芝加哥半工半讀的梅斌林,這時的梅斌林學校放假,正好有條件為孫中山當“向導”。
隨後的幾個月,孫中山便隨著“向導”梅斌林在芝加哥的華僑當中宣傳革命、籌集捐款,隻不過由於此前康有為曾經來過一次芝加哥,並且將為數不少的華僑變成了“保皇黨”,所以孫中山的湊款行動相當不順利。
就比如現在一樣…
“請問有人在嗎?”走進洗衣館後,孫中山敲了敲開著的門朝裏麵輕聲問道。
正在裏麵用熨鬥燙著衣服的老板本以為是有客人,結果出來一看居然是孫中山,臉色當時就拉了下來。
“是你這個車大炮啊,來我這裏幹什麽?該不會是又想宣傳你的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