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孤兒,能夠度過愉快的童年,考上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找到不錯的工作,受到領導賞識,有豐厚的收入,辭職後創業,又撈到了第一桶金。
老天待自己不薄,王通一直這麽想,盡管成功就在眼前的時候,他得了不治之症。
來的那筆錢正好可以讓他在醫院裏直到死亡,這真是好運氣,在病**王通經常開自己的玩笑。
視野漸漸昏暗,意識陣陣模糊,王通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死亡,此時卻思緒如潮,從小到大,為了能和其他人一樣,為了能有更好的將來,自己一直在努力在拚搏,卻沒想到是這個結局。
“我不甘心……”
三十一歲的王通孤單的死在了病**,沒有人聽見他最後的呢喃。
大明萬曆三年,廣東,澳門。
在臨海的山坡上,西式的建築鱗次櫛比,十幾座炮台設在各處要害之地,看街道上的人來人往,繁華市麵,很難想象到在二十年這邊還僅僅是海邊的荒地。
黃色麵孔的漢人和白色的歐洲人混雜在一起,構成了這裏獨特的風貌,在大明的其他地方你絕看不到這樣的情景,佛郎機婦人和街邊的漢人菜販討價還價,穿著破爛的白人在街邊和來往的明人兜售粗陋的“佛郎機特產”。
在那佛郎機人鐵匠鋪子裏,甚至還能看到漢人的孩子在當學徒。
“王通!!你爹叫你快點回家!!”
有人扯著嗓子大聲的喊,聲音傳進街邊的鐵匠鋪中,一個壯實的孩子聽到這個,放下手中的鐵棍和鑽頭,站起來衝邊上的大胡子中年白人告別道:
“巴蒙德師傅,今天我就要回京師老家了,感謝您這半年來教給我這麽多。”
那個大胡子白人正在敲打鐵砧上的一根鐵棒,聽到孩子的話,放慢了敲打的節奏,用生硬的漢話說道:
“謝我我也不會給你工錢的,門邊那個包袱是給你的,今後我們互不相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