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見了謝遷欣然道:“愛卿來得正好,朕正要著人去東宮找你”。
謝遷看到劉健兩位大學士都在,不禁愕然道:“陛下,可是發生了甚麽大事麽?”
劉健在一旁將北元小王子伯顏可汗剛剛退卻、火篩又來劫掠、迂回穿插直入腹地的消息對他說了一遍,又將幾人的不同意見講了,謝遷聽了頓時大搖其頭,向弘治皇帝道:“陛下,兵者,天下之凶器也;勇者,天下之凶德也。此兩者俱非君子之器!
蒙人野蠻,以殺戮為耕作。我天朝上國,若亦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師之所處,未免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田園荒蕪,荊棘生焉,如此豈不有違仁道?
想我大明,乃文明禮義之邦,既不需掠奪他人財物,更無需奴役蠻夷野人,何必出兵遠征呢?如今天下安定,政治清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最怕的就是天災[***],依臣之見,著九邊守將嚴加戒備,阻蠻夷於國門之外便是了。
既然火篩循小路奇襲延慶,可見我邊陲防線尚有漏洞,臣以為可將延慶長城八達嶺一段加固加長,修築邊城,屯兵把守,則大事定矣。”
弘治皇帝聽了他的說辭微感不悅,兵者天下凶器?沒有這凶器,大明從何而來?勇者天下凶德?可曆代開國之帝乃至太祖、成祖誰不以武功平天下?難道要等前元皇帝禪位不成?
可是謝遷所言皆是聖人遺語,縱然弘治身為帝王,也不能予以反駁,在天下讀書人眼中聖人的道德文章那可是永不可觸逆的金科玉律。他悶悶不樂地道:“罷了,朕已宣兵部尚書劉大夏進宮,且看他有何意見,再定行止便是”。
稍候,禦書房外一個聲如洪鍾的蒼老聲音道:“臣,兵部尚書劉大夏,奉詔晉見!”
弘治聞言急宣。這劉大夏,已是七十歲的老頭兒,須發皆白,不過精神矍爍,身材魁梧,言語舉止間神情彪悍,頗有武者威風。弘治朝有兩位老黃忠似的上將軍,一位是劉大夏,一位是王越,都是老而彌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