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的金陵府大街極為熱鬧,至於三十六年前,湘軍破城後的“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的影響早已蕩然無存,益長江之利,行通商之便,光緒二十七年的金陵,早就恢複那秦淮河畔燈火通明的繁榮模樣。
雖說今年受北方八國聯軍進京的戰亂影響,但在東南諸省總督東南互保“拒不執行宣戰上諭”的庇佑,擺脫了因義和團變亂而導致列強軍力擴及東南半壁,維護了局部地區的和平。
沒服戰亂的紛擾金陵依是那個“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的金陵,北方的戰亂、朝廷的西逃對這裏的一切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年剛過的,臘月二十九的大街上的人流仍舊一派熙熙攘攘的模樣,衣著光鮮的士紳與麵帶菜色的北方難民一起在這千年古城的街道上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正對一麵貪獸照壁的兩江總督署的轅門,門外走廊兩端與轅門相近處的兩座吹鼓亭旁外站著數名持新式洋槍綠營兵,雖說扛著新式德造毛瑟步槍,負著牛皮彈包,但配上那身勇營兵服卻顯得有些古怪,至少在洋人眼間是有古怪。
與往年稍有不同的是,或因“帝駕於西”的緣故,轅門外未照往年那般的掛起喜慶的紅燈籠。總督署衙門顯不能過於喜慶,不過經過年前一番清掃和裝飾,到也帶著絲許年味。
偌大的兩江總督署裏,曲徑通幽。滿目的風景,別致的風情,或許就在不經意的駐足間,就有一段悠長的往事,它穿越歲月的長廊,風塵仆仆的襲來。飛簷、長廊、小橋、流水……對於府中的一切,先後兩次出任兩江總督的劉坤一早已夠了,至於這兩江總督署的故事和過往,同樣也厭了,苦心經營、如履薄冰這八字或正應了劉坤一此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