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那裏最繁華?
毫無疑問是租界!
那麽誰來掌握租界大權呢?
自然是各國領事,但各國領事對租界的掌探卻是遙控的,他們還需要借助一個機構,自然就是工部局了。
位於南京路與廣西路口的紅磚水泥牆兩層小樓,這棟看上去不顯山不露水的建築,看似沒什麽特別之處,可任何一個人都知道,這裏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所在地。
雖說半個多世紀來,隨著租界的不斷發展,工部局機構不斷擴大,原來房屋已不敷使用,但至少在沒建新樓之前,工部局的依然在這座不顯眼的歐式兩屋紅樓裏辦著公,隻不過各個機構的辦公室越來越小而已,工部局的狹小顯然無法同租界的繁華相配。
工部局的老機構憑著自己的資本多少還可多占些辦公室,但對於新成立的機構來說,隻能擠在那些由儲藏室、雜物間之類的房間騰出的房子裏辦公,但這絕不能套用在工部局地產委員會。
成立尚不到的兩年的地產委員會,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力,全不同於工部局任命其它隻起谘詢作用的各種委員會,公斷征用土爭議,決定償價,公斷路旁執業人應分擔的道路修築工程費,審核工部局所定建築物章程,評估土價值等等。
正是這些其它委員會所沒有的行政權力,讓地產委員會得以把樂隊從辦公室擠到了雜物間,占據著一樓東側的幾間辦公室。
1902年的工部局即沒有一個華董,華人雇員也同樣屈指可數,而作為哈佛商學院的一名高才生,戈程潛是整個地產委員會唯一華裔雇員,與其它人遭受歧視不同,在這裏鮮少有人歧視這位哈佛商學院的高材生,不過雖不歧視,但也未受重視。
“怡和、沙遜……”
翻看著蘇富比拍賣行遞交的報名參加“富麗花園”拍賣名單,無一不是上海知名大亨,對於這些姓名或洋行,戈程潛和任何一個上海人都不陌生,上海租界與其說是各國的倒不如說是這些大亨們的,他們才租界真正的掌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