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的馬鞍山的早晨,蔚藍色、金黃色交織著,江邊的風景是秀麗的,但在馬鞍山卻根本看不到任何江南水鄉的所特有的秀麗,這裏依然是一片繁忙的大工地,一座高聳的煉鐵爐已經接近完工,那是江淮路礦公司的馬鞍山一號高爐。
這座離江不過公裏之距的一號高爐從去年11月築基開始,就不斷的出現在國內外的報紙上,年產十萬噸生鐵的一號高爐,在整個亞洲這怕是最大的高爐,即便是在世界範圍內也能數得著,國內的報紙無不驚呼一座高爐便抵漢陽一廠,而曰本報紙更是驚訝“支那鋼鐵雄廠”,視馬鞍山鐵廠為中國覺醒之象征。
國內外的關注、稱讚,“不一官府一銀,建得些等雄廠,實屬宇內少有!”朝廷的嘉獎,同僚們羨慕,讓身為兩江總督的劉坤一自是得意非凡,從一號高爐築基,一年四次乘車查看工程進度,兩次乘船於長江觀瞰“宇內第一雄廠”,對於這鐵廠關注,劉坤一恰如當年的張之洞一般,隻不過與張之洞耗盡湖廣財力相比,他最得意之處怕就是此廠未費官府一文。
“民收其利,官收其功!”
心情大好的劉坤一,甚至在半年前第二次到馬鞍山時,特意似準築“路礦界”,如那漢冶萍一般享盡特權。在距一號高爐不遠的一間大型廠房的煙囪已經冒出了滾滾濃煙,那裏是馬鞍山鋼鐵廠煉鋼平爐車間,百噸的的煉鋼平爐已經投產,隻不過用的生鐵卻是漢陽鐵廠生鐵。
煉鋼平爐正在運轉著,車間內三米多高的爐焰從正在添料的轉爐口中竄了出來,車間內熱氣逼人,高溫讓人難以忍受。對奮戰在火爐前的煉鋼工人來說,高溫更是成了一種嚴峻的考驗。工人們每天就在近兩千度的鋼水前工作,車間內的氣溫高達幾十度,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12小時,晝夜輪流上班。有一半時間是待在高溫的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