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全世界的眼光投到了燕京,上一次是1900年,那是因為作為大清國首都的燕京被八國聯軍攻戰,八國在燕京實施分區占領,所以新聞界關注著這個被分割著的京城,關注著這個亞洲最大的帝國的未來。
而這一次,他們之所以關注這裏,卻隻是因為,在京城將舉行一次有史以為“最偉大的曆險”,在那些新聞記者的筆下,這幾乎不亞於哥倫布的遠征,麥哲倫的環球,對於世界來說“史上最偉大的汽車曆險1902年燕京至巴黎!或許這將是二十世紀,人類對除南極之外的地區,進行的最後一次偉大曆險了!”
媒體用極盡誇張的詞匯讚揚著這次挑戰,而作為舉辦者的巴黎汽車聯合會對於這次挑戰是極為嚴肅的,他們希望通過這次行程確立汽車相對於馬車的技術優勢,並弘揚這個時代所具有的冒險精神。但是這並不妨礙,媒體不斷的推波助瀾,數額驚人的獎金、惡劣的交通條件、惡劣的自然環境,旅途中未知的風險,總之,他們用極盡誇張的詞匯讚美著這次壯舉,挑動著人們對這場比賽的熱情的時候,卻產生了一個意外的效果。
從美國和歐洲的郵輪已經運來了563輛汽車和1156名車手,在天津集結之後,經過英、法、美、意、俄五國公使與清政斧的協商,將限製車輛增加到六百輛之後,1200名車手、578輛汽車,在京城前八旗兵的校長集結了,人們等待著最後一天的到來。
“所有參賽的汽車,僅限市場已售車型!此次比賽係為確定汽車對馬車之技術優勢,而非通過特殊專用車型,不以服務大眾為目的!”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盡管巴黎汽車聯合會竭力爭,但最終“市場已售量產車型”,卻依然成為了參賽的限製姓條款,參賽車型隻能進行簡單的越野姓改裝,而且倉促的時間,也未給那些參賽車手充足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