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之中,顯得時間過得很快,劉宏還沒感覺到怎麽著呢,就到了過年的曰子了。
劉宏算是新君登基,過年了就要改元。這個是傳統,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新皇帝即位後,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比如漢靈帝,在曆史上就有四個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到了明代以後,才規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成祖年號是永樂,明成祖就是稱為永樂皇帝。
年號,是中國古代獨創發明的產物,除了是用於紀年以外,另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
確切地說,中國年號,始於周朝的共和時期,約紀元前841年至紀元前828年期間。由周朝宗室召穆公、周定公共同執政,史學家稱之為共和執政。但其後周朝的姬姓天王們,沒有繼續延用。所以,年號真正使用的開創製度,當發源於中國漢朝皇帝漢武帝劉徹,從此在中國長達二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至中華帝國最後一任皇帝袁世凱,即洪憲皇帝。
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皇登基,為了區別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據自己的思想,起一個新的年號。年號,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能在後世作為中國曆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還是有著不小的功績的,所以對於年號,劉宏並不反感。
但是在漢朝時期,動不動的就改元換年號,弄得劉宏根本就搞不清哪一年是哪一年,這一點讓劉宏相當的苦惱。
中國古代的紀年,使用的是“幹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這個劉宏不想改變。
但是為了改變年號混亂的問題,劉宏決定了,雖然他還是改元為建寧。可是,卻以大漢開國那一年為元年,定了大漢曆。今年就是大漢曆三六九年,以後往下順延,不在改來改去了。其他的變年號什麽的,就隨帝王的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