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在朝堂上的言論,傳到外麵去了。大家紛紛的叫好,都覺得攤上這麽一個開明的皇帝,是大家的幸事。
不同於外麵的眾人,劉宏現在是愁眉苦臉的。
他沒辦法不發愁,他搞了一個軍政分離,倒是把軍權牢牢地掌握到手了。可是有太多的官員選擇了加入軍隊,而導致管理政事的官員嚴重不足,現在都影響到了國家運行了。
官員缺少就要征召官員,而漢朝的舉孝廉製度,絕對無法滿足這麽大的官員缺口。
“難道現在,就要我把科舉製度給弄出來?”劉宏現在是不停的考慮。
科舉製度,對朝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是要實行科舉製度,這就算是動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本了。
在漢末那個時候,舉孝廉,幾乎都艸縱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裏。《抱樸子》裏記載過這麽一句話,就是說桓靈二帝時期舉孝廉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足以說明這個情況的嚴重了。
現在劉宏,要是將科舉製度給弄出來。世家門閥,對朝廷的用人再也沒有發言權了,他們不借機鬧事才怪呢。
劉宏現在才剛掌了大權,軍隊還沒訓練完呢,現在要是引起了社會動蕩,還真是不太好處理。可是要是不弄這個科舉製度,他現在又到哪裏去招人呢?
劉宏最後下了狠心了,反正早晚也得實行科舉製。世家大族,他們要是鬧事的話,誰也擋不住,他們早晚都會鬧的。既然這些事情不可避免,自己就迎難而上就是。如果這些大族要鬧事,他就直接出手滅了他們。反正這樣的威脅,早晚都得解除,現在就借這次機會,直接解除了吧。
想到這裏,劉宏覺得,是不是把官製改革一起弄出來啊?這可是個好機會,要是等招齊了人再弄,會耽誤好大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