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的清晨是美麗的,雖然建立了很多重工廠,但海風卻可以將殘留在島嶼上空的煙霧一卷而空,天空中根本留不下汙染的痕跡。
位於青山別墅後麵的小山坡上,開墾出了一大片菜園,一根引水管牽扯到菜園的籬笆旁,清水一滴滴滾下,沿著挖好的溝渠,滋潤了院子裏五顏六色的蔬菜。
這或許就是中國農民的傳統,無論走到哪裏,種菜是第一選擇,主要也和飲食習慣有關係,畢竟外國人的黃油麵包,不是每個人吃得慣的。
在李大少爺縱容下,目前夏威夷王國內已經看不到任何曰本人,即便是沒有被強行驅逐的,也因為夏威夷和曰本開戰,惶惶不安離開了這裏,其中又以前往美國為多。
和其相反的是,隨著夏威夷華人世界的名氣越來越大,旅美華人卻開始飛快減少,在排華法案下苦苦掙紮的華人們紛紛湧至夏威夷定居,這也使驅逐曰本人後勞動力驟減的影響降到了最少。
如今,生活在夏威夷各島上的華人總計已經突破了二十五萬,超過了當地土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大民族,大量華人的流入,除了帶來勞動力和資本外,也使得檀香山政斧在施政上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不過隨著華人總數一舉超越當地人,也給夏威夷土著們帶來了壓力,好在李默在這方麵處理的非常好,嚴格執行民族平等政策,工廠和種植園也按照比例招收當地工人,同時還主動讓政務院發放貸款,幫助一些有條件的當地人經商辦廠做買賣。
在這種政策的助推下,當地人也針對華人的生活習慣,開始在毛伊島,大島和莫洛凱這幾個種植條件都比較好的島上,開辟了一些大型種植園,甚至一些有條件種植的無人小島上,也開墾出了大片荒地。他們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也慢慢接受了華人的飲食習慣,漸漸向華人靠攏,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種植蔬菜販賣的土著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