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清零,從心再出發
1
近期有兩件事,讓我頗多了些感悟。
第一件事是前陣子在網上愈演愈烈的“Me too”事件,看到了很多勇敢的女生現身說法,講述自己被性侵的可怕經曆,其中還有我朋友,當然“凶手”也是認識的人,所以會有別樣感受,覺得這事兒離我不遠。再聯想起寫少女成長小說的這幾年,太多孩子在看了《青是受傷,春是成長》《曾經的我們,最好的時光》,以及《草莓》後,在線向我傾訴她們遭遇的類似經曆,並真誠告訴我,是我的作品讓她們得到了安慰和治愈,更讓她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所以要特別感謝我。
第二件事,一位遼寧讀者在我公眾號後台很認真地問:“叔,女生可以和沒感情的男孩上床嗎?”
我想了想,答複:“不可以吧。至少,不合適。”
她又問:“那你小說裏為什麽要這樣寫?我看了都產生了自我懷疑,以為是我自己的問題,鬱悶了好幾天呢。”
她這句話也讓我鬱悶了好幾天,雖然已經記不清是哪本書裏的情節,但我相信我確實寫過,隻是真沒想到我的無心之作,竟會對讀者有如此影響。
那麽,將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我其實想說的是:年輕的讀者往往是很真誠的,她們願意去相信,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而文字卻沒那麽簡單,或許寫出來容易,但收回去卻很難,它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壞,可以救人,也能夠害人。因此,身為一名文字創作者,我必須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更要注意作品的價值導向,對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進行更多的自審,確保其積極正麵。唯有如此,才能夠陪讀者走得更遠,對得住讀者的更多期待。
這絕非照本宣科式的宣言,而是內心實實在在的感悟。坦白地說,我以前在這方麵是缺失的,至少是缺乏的,我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創作體驗,甚至為了嘩眾取寵而語不驚人死不休,忽略了讀者的閱讀感受。現在想想,確實有失妥當——回到我今後的作品上,如何寫出那些真實甚至殘酷的成長故事,給讀者以美好和力量,但不要去誘導,更不能取巧,將是其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