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唯一戰勝國

第三十六章:民族與信仰

劉錦山這次收購兩百萬斤棉花,可謂是大手筆,上次他回到江蘇,聯絡了幾個徽商,在他們手上借了些錢,同時通過他們的渠道買到了這些棉花,不過現在不是棉花成熟的時候,最多也就這些了。

發完電報,劉錦山將棉花從港口運到了福州城外,將貨物堆在城外等待,不過幾個小時後,一個排的保安團就到達了,他們全副武裝,看守著路邊的貨物,。

第二天,拖拉機隊也到了,這些拖拉機後麵裝滿了紙張,造紙廠由於產能擴大到了10萬噸,三班倒生產就是30萬噸,擴張得十分快速,這一個月已經生產了1萬噸紙。

這些紙已經足夠換取劉錦山收購來的這些棉花了,結算了一番後,劉錦山還要再支付貨款。

而這次劉錦山從江蘇、浙江一帶找來了近五百多名學生和教師,同時還找來了三十幾名西醫。

劉錦山這批貨款到達,以及棉花的運達,不僅讓夏鈞的財政壓力減小了一些,紡織廠也得到了原料。

這些師生直接搭乘拖拉機前往西鄉。

一路上都是武裝保護,地方官府的設的關卡見了連忙放行,他們可不想吃槍子。

當他們到達西鄉後,很快被吸納進了學校中,這批人當中有一個叫張程的留學生,是學化學的,這讓夏鈞很高興,有個化學專家在,那些工廠用的化學原料,有條件的可以嚐試著自己生產。

同時還有一個叫楊興業的西醫也是留學歸來,另外還有個叫卡羅爾的美國醫生,這些醫生都是劉錦山在醫院裏挖來的。

有了這些醫生,夏鈞可以自己培養醫生了,同時還能成立野戰醫院。

同時這一批人中還有兩個留學歸來的工程師,一個叫郭坤,一個張沛源,他們的到來,總算是讓夏鈞可以放開手建設了,否則許文博一個人根本應付不過來。

夏鈞都給這些人才開出了高薪,10萬塊銀元的辦學經費還在那裏,工資暫時不是問題。並且成立了建州大學醫學院,那五百多名學生也被吸納進中學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