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唯一戰勝國

第八十章:農村變化(第四更)

1911年的春天,對於福建百姓來說是改變巨大的,單從種地上來說,自治議會派遣了拖拉機進行運輸,同時用拖拉機進行犁地(犁地的那種型號),一些地形較為平整的地區,那些養牛戶換上了拖拉機進行犁地作業,而那些地形不適合拖拉機開進地頭的則繼續使用水牛。

自治議會的拖拉機隊給各鄉鎮的農戶極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造紙廠需要大量造紙材料,也為各地農村的居民增加了收入。

他們可以在農閑時間去收割蘆葦、雜草,然後用拖拉機運到造紙廠去,雖然收購價格很低,但對對於農閑時間來說,這點收入也是錢。

不僅官府沒稅了,而且家家戶戶養了保安團下發的雞仔,這些雞仔長得很快,而且基本上不生病,有時候雞瘟來了,其他雞鴨死了一片,唯獨保安團送來的雞仔沒事。

而且這些雞仔長大後很快就能生蛋,而且比普通母雞生的蛋要多,更加神奇的是,這種雞的味道非常好,吃了很補身子。

唯一的缺點就是飼料吃得比一般的雞要多,不過野外采食能力很強,放出去養的話,飼料能節省近三分之一,不僅吃蟲子,還吃一些嫩草,有時候蟲子多還能節省一大半,甚至不用喂飼料。

最近又下發了一些豬仔,不過數量不多,一戶人家也就一頭,有的鄉鎮還沒發。

去年冬天,保安團發下了槍支,自治議會也從各村抽調民兵組織訓練,起先幾個月子彈並不多,不過年底之後,訓練用的子彈就多了,教官甚至對他們說——子彈隨便打,下個月還有。

楊學銘今年才十五歲,因為年齡不到,所以參不了軍,便參加了民兵訓練,打算練兩年就去參軍。

村裏有兩個當了兵的,每次回來都會帶一些好吃的東西回來,什麽罐頭、巧克力、糖果都有,聽他們說軍隊裏的夥食很好,就是訓練苦一些,而且以後還會提軍餉,軍隊裏有很多槍械,比民兵用的毛瑟步槍還要好,這讓楊學銘很是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