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篡唐

第廿四章 三國演義(求推薦收藏)

村學的課業,並非占用一整天的時間。

因為族村的學子,還要幫助家裏做事情,除非家境特別好,亦或者學舍後院裏,那些準備進入州縣官學,求取功名的人,才會一整天都在學舍中讀書或者寫字。

似昨曰傍晚下學,主要是因為祭拜先賢所致。

所以晌午課業一結束,李基再一次把鄭言慶單獨留下來。

“言慶,你早上說,你和顏籀賭約,是賭哪一個更能得到眾人的認可,對不對?”

看起來,李基似乎看出了什麽,臉上的凝重之色,也減少了許多。

言慶點點頭,“先生,正是如此。”

“看起來,你好像給顏籀設了個埋伏。”李基把書案上的雜物都收拾妥當,沉聲道:“那你說說看,你打算怎麽贏那顏籀呢?”

“先生可否聽學生解說一段?”

“自無不可!”

鄭言慶於是收拾了心情,把當初給徐世績講過的桃園結義,在李基麵前說了一遍。

一開始,李基的臉色很難看。

可漸漸的,他的眉頭舒展開來。等言慶講完,他輕輕撫掌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言慶,你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妙。乍聽還沒什麽,但細琢磨,卻回味無窮。不過,你未免太膽大了,三國時,劉備何時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

鄭言慶說:“以前我聽奶媽說故事,總覺得很無趣。

可後來奶媽換了一種方式,加入了許多情節,把很枯燥的東西串聯在一起,我就覺得津津有味。奶媽說,這叫做小說,古時候人們為說服別人,經常會設譬取寓,征引史實,借用傳說等等手段,來增加說服力。隻不過,這是小道,不足取。”

李基點頭,表示讚同。

而後他輕聲讚道:“你這位奶媽卻不簡單啊……春秋戰國時,大家倒是經常用這樣的方式。不過就如同莊子所說:這隻是淺識小道,自娛尚可,卻難成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