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舉,河東四大姓之一,汾陰薛氏的旁支子弟。
早年隨父親從汾陰前往蘭州,憑借著薛氏的能量,從事一些走私的生意。私鹽、鋼鐵等一應塞外胡人短缺的物品,都是薛家販賣的商品。然後從吐穀渾人和西域人手中,換取馬匹香料等中原所需的商品。一來一回,往往能賺取個盆滿缽滿。
到薛舉成年,又依靠門蔭而走上仕途。如今貴為蘭州司馬,等同於蘭州軍方第二大掌權人物。
此次他和張仲堅接觸,主要是為了西域的香料生意。
西域生產香料,特別是從波斯傳來的香料,在中原地區頗為盛行。
自魏晉以來,門閥世族子弟喜歡佩戴香囊。曆史上最為著名的一位名士,也就是淝水之戰中的另一位功臣,謝安的侄子謝玄,年輕時就對佩戴香囊極為著迷。
特別是江南,這種風氣至今仍在流行。
江南的絲綢是草原上那些部族首領們所珍愛的物品;而西域香料,則是江南世族的最愛。
張仲堅此次去蘭州,就是想打通這條商路。
當然了,他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薛舉無疑最為合適。
正好薛舉的長子薛仁皋,馬上要成年了。所以薛舉就琢磨著,讓薛仁皋回汾陰老家,入族學,而後通過本州舉薦,可以進入官學。薛舉一輩子戎馬生涯,不希望薛仁皋再步入後塵。隻是薛仁皋姓情暴戾,若非張仲堅,說不定會惹出禍事。
“言慶,聽說洛陽出了一個雄記商鋪,和鄭翁有關?”
大家經過了一場喧鬧之後,張仲堅拉著言慶到一旁,說出了他的來意。
此人別看相貌粗鄙,但確是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才能也不差,隻可惜他相貌出奇,與世家選才的身言書判四個條件不符合。其中問題最大的,莫過於就是‘身’這方麵。
要講求相貌堂堂,有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