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告別青春的最佳方式

第一章

同樣的高三,不同的我們

2012年6月8日,北京,33度,多雲。

北京的夏天,十天裏有九天燥熱不堪,唯獨每年高考這兩天雨水不停。幹淨的空氣,清涼的雨水,將考生緊張不堪的心境緩緩撫平。

想不到,那個從初二起就給頭發打摩絲、一天到晚總是笑嘻嘻的我,不知不覺竟然到高三了。

那時候,我像每一個男生都有的中二年代一樣,果斷,簡單,向往自由。我有個從初中起就很好的哥們,昵稱科比。身為數理天才的他,總結出了我的三項行事風格: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能用三分力氣做完的事就絕不全力去做,能自己糊弄完成的事情,就絕不請教別人。

長大之後要受的約束還多著呢,那青春的時候,不如活得隨性一些。

但從高三開始,我原先的生活方式勢必無法延續。

坐在巷口中學高二文科1班的教室裏,我托著下巴,愁眉不展,很想默誦一遍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講堂上,班主任李深老師又在上慘無人道的語法連堂。此刻,她正在論證為什麽使用倒裝句和省略句的英語作文更容易拿高分。

無聊透了!

我小聲和坐在身旁的蕭石吐槽道:“進了高三,所有課都快變成政治課了。亂七八糟的知識點,管它什麽意思、什麽道理、什麽用處,隻要通通背下來,考試時生搬硬套,就可以拿個不錯的分數。有什麽意思?”

坐在前排的樓月月揉揉她那蓬鬆的短發,轉頭給我點讚,“咱倆心有靈犀,我實在是聽不下去這破語法了……”

她修長的手指百無聊賴地敲打著桌子,敲擊的聲音與窗外的蟬鳴相互唱和,更顯沒趣。

“老師怎麽了,惹得你倆這麽生氣?”蕭石忍俊不禁地看著氣衝衝的我們。

我很詫異,“你又沒聽課!怎麽你這個好學生越來越愛走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