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王侯

第六十一章 拜師學藝

大明皇宮,武英殿東暖閣。

閣內擺著銅盆,銅盆裏燒著通紅的貢炭,整個屋子溫暖如春。

朱元璋穿著明黃龍袍,麵無表情的掃視一眼下首站著的幾位朝中大臣,銳利的目光令所有人身軀微微顫栗不已。

沉默了很久,朱元璋開口道:“皇太孫的奏本,你們都看過了吧?”

群臣躬身齊聲道:“看過了。”

“‘商人之義利’,嗬嗬,他怎麽想到這個上麵去的……”朱元璋的目光再次回到龍案上一份淡青色的奏本,臉上的表情說不清是喜是怒。

群臣訥訥不敢言聲,天威難測,麵對這樣一位開天辟地的帝王,群臣很難摸清他心裏到底在想什麽。

朱元璋將頭靠在椅背上,緩緩閉上眼,淡淡的道:“奏本既然都看過了,你們說說看法吧。”

群臣再次低下頭,無人出聲,整個暖閣靜悄悄的,隻聽見銅盆內燃燒的貢炭不時發出劈啪的輕微爆裂聲。

良久,朱元璋仍闔著眼,但語氣卻分明有了些不耐煩。

“怎麽了?爾等皆朝中重臣,連一篇文章都評價不了麽?”

群臣身軀頓時一齊顫抖了一下,同時跪拜道:“臣等無能。”

能位列暖閣,被朱元璋稱之為“朝中重臣”的人,皆是道德文章出眾之輩,當然不可能連一篇文章都評不了。

可是這篇文章卻很要命,它的作者是當今天子的親孫子,下一任的皇位繼承人,它的內容更要命,通篇隻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為商人正名!

商戶為賤戶,這是大明立國之初,朱元璋親自定下的國策,如今天子仍健在,他的親孫子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是公然推翻了洪武皇帝以前立下的國策,說得好聽是諫言,說得不好聽,這是在跟天子唱反調啊。

祖孫倆觀念的分歧,旁人怎好說什麽?得罪誰偏向誰都不討好,洪武皇帝的屠刀,殺過的大臣還少嗎?胡惟庸藍玉兩案,整個京師朝堂的大臣們幾乎都被天子陛下屠戮殆盡,誰敢輕捋陛下龍須?除了裝啞巴,大臣們還能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