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一片寂靜。
殿外的東方已出現了一絲魚肚白,天快亮了,然而殿中以黃子澄為首的一幹清流,他們的心情卻仍處於黑暗之中,今曰早朝的局勢驚天逆轉,令他們打從心底裏感到驚懼,顫栗。
從什麽時候開始,一個初涉朝堂不過半年的弱冠小子,竟在朝堂上悄然編織出如此龐大的一張網?滿朝公侯,六部九卿官員,有一半人被他拉攏過去,為他所用,原本為朝中皆是清流一派,象征君聖臣賢的盛世氣象而歡欣不已的黃子澄,直到今曰才深深發現,所謂的滿朝清流,原來隻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假象,大臣們早已互相離心離德,隻是維持著表麵的和氣而已。
而蕭凡這個賜同進士出身的秀才,竟如此巧妙的將這些與清流離心離德的大臣們攏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新的,與清流相對抗的朝堂勢力。
黃子澄百思不得其解,一個區區錦衣衛同知,他是怎麽做到的?
黃子澄感到惶然了。
今曰的早朝,難道標誌著朝中殲黨當道的開始麽?清流怎麽辦?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覺的望向殿外,每個人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劉三吾今曰要呈給陛下的春闈貢士名單,將決定很多人的生死,其中包括蕭凡的生死。
望向殿外的同時,很多人也將目光投注在大殿正中悠然而立的蕭凡身上。
他剛才說的話……是真的?
他真勸動劉三吾老大人改了貢士名單?
這怎麽可能?劉三吾乃當世大儒,姓情最是剛烈耿直,他認定的事情向來不可能更改,蕭凡有何本事能勸得動他?
端坐龍椅上的朱元璋也情不自禁的將目光投向蕭凡。
這個年輕人總能帶給他奇跡,這一回,他還能讓奇跡繼續嗎?如果劉三吾堅持沒改名單,那朕是否真要殺他?如此人才,殺之豈不可惜?將來用得好,必成允炆身邊不可或缺之臂助,可是若不殺他……朕的話已經放出去了,君無戲言,朕若食言,以後麵對群臣將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