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年級

13 耽佳句

這裏是十年級。

回到學校後,全校同學都進入了期末備考的階段。

在中國的高考教育界,存在一個神話,那就是衡水中學。花中這一年也開始大學衡水中學的模式和經驗。

衡水中學等名校的確有過人之處,這學期花中從衡中高價買來許多練習題,上麵還有著“衡中文化發展中心”等水印,寧子虔做過後也深感題目質量之高。

但有更多的東西是花中買不來、學不來的,衡水中學等名校有著卓越的高考培養方法,,但那是壟斷性的學校機密,更多的中學差之千裏,卻難以進步。

教育資源等分配不均是中國教育的客觀現實,難以改變。但寧子虔想,設施、生源、師資力量等偏硬件的資源一時難以改變,但偏軟件的學習方法、管理模式為什麽也難以共享?有的學校一考幾百個重點,有的學校一考幾個重點,國家為何對這樣的不平衡坐視不管?科教興國是國家戰略,教育問題上怎麽能存在技術上和資源上的壟斷呢?

青少年大好的青春年華都寄托在了學校,卻因為學校的落後而白白流失和浪費,寧子虔認為,國家應該建立一個機製,以金錢、名譽等作價購買,將先進的教育創新成果或經驗收歸國有,然後在全國推廣。就算中學模仿企業,那也不應該是地方性的私企,而都是國家培養人才的分公司。

可惜寧子虔不是教育部長。

他也不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學神,成績好,自然也有依靠背後的努力。

但他也有浮躁不安的時候,就像每月總有那麽幾天,胡思亂想,不能專心。每當這時候,他都會翻開課桌必備的《羊皮卷》,讀上幾段,告訴自己“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內心不夠強大,那就找個信仰。

作為班長,除了獨善其身,他還得兼濟天下。如果他沒能使同學們進步、大進步,自己就會慚愧。他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學有所成,兩年半以後,贏得高考,一起拿著心怡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來祭奠那死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