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和劉小二的竹簍最終編成了,不過卻不是他們親自動手編的,竹簍的材質也不是大人們用剩的黃篾芊。這次,他們抓龍蝦的竹簍,是阿三的外公特地去山上砍了竹子現編的。用的也不是蝦簍的編法,而用的是魚簍的編法,與他們那粗製濫造的竹簍完全不同。
長長地一個簍子,兩頭小中間大,口子內側還伸著許多尖頭的篾芊。尖利的篾芊頭朝簍子中間聚攏,緊緊的擠在簍子口,從外往裏看去就像一個圓錐形的敞口容器。那些誤闖的魚蝦,隻有進來的時候可以從篾芊之間窄窄的入口擠到魚簍中間去,進去後想要出來,就會被伸在那裏的篾芊紮著。這種造型,能很好的控製魚蝦的走向,讓它們隻進不出。
編好了竹簍,再摸些田螺,用石頭砸碎了外麵的硬殼,拿細繩拴住,拴在竹簍的內側。最後,再從籮蔸上解下一根食指粗細的繩子,從竹簍口專門留出來穿繩子的小洞裏穿過,打一個結。一切準備工作都齊活了,隻等傍晚天涼得時候,找一個水塘或是深水的稻田,把竹簍浸到水裏去。然後,將繩子捆在路邊的小樹或是石塊上,第二天一早再收簍子就可以了。
這天下午太陽剛落山,阿三就催促著外公帶了她和劉小二去下簍子。
一路上都有蚱蜢從稻田裏驚起,一會跳到這兒,一會跳到那兒。阿三扯了幾根狗尾巴草,跑在最前麵,一邊走一邊抓著蚱蜢。抓到後,便用狗尾巴草的草莖挑開它脖頸處的硬殼,拉動草頭,將草莖穿過去,再把螞蚱擼到長著草米子尾巴上。這樣抓到一個串一個,黃的、綠的、褐色的,各色螞蚱排成一排,緊緊的串在草莖上,很快便串滿一串。
劉小二見阿三不亦樂乎的捉著螞蚱,也幫忙抓了許多。這樣邊走邊串,不一會兒就串了四五串。
阿三的外公看她認真的樣子,輕笑道:“你媽和你姨媽她們小的時候,也像你一樣愛捉蚱蜢。抓到了就這樣一串一串的串起來,幾個孩子一下午能捉二三十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