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反問者

第三十五章 決策

越來越多的線索連在一起,整件事漸漸清晰起來。

熟悉網智局的內部網絡係統、參與過少有人知的紅盾項目、能毫無障礙的控製阿特留斯2型、深度接觸過七年前的銷毀事件調查,並且,深信人工智能終究會獲得意識。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沒有誰的嫌疑能比這位李用昌更大。

他的‘表演’其實也非常簡單:剛開始,以‘替受人類傷害的人工智能報複’為名義,以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案件入手。一是熟悉流程,二是在網上造勢。

緊接著,對‘審問者’行凶,將自己要宣揚的理念和行動升級。

之後,時間就變得很關鍵,郭敏那晚發生的事,讓李用昌察覺到了警察的腳步。為避免被追查到,同時不能讓網絡對自己慢慢失去興趣,審問者之後,他馬不停蹄的進入了最後一步:控製STONE對威爾納遜‘複仇’。

塵埃落定之時,換為年青人機體的STONE多半會在他控製下,說出七年前被威爾納遜‘殺害’的經曆。‘覺醒’的人工智能靠自己的獨立意識完成了‘複仇’,戲劇效果會在那一刻被烘托到最高。

說實話,李用昌的計劃並不能算引人眼球,甚至不會被多少人相信,但這不是重點。一個方案不在於想法有多出色,多驚天動地,能夠切實的執行才是關鍵。再說,網絡上並不缺少看熱鬧的好事者,這間會議室裏的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現在,李用昌通過STONE,已經確確實實的完成了計劃的前麵所有部分。6天後,他要做的就是通過殺害威爾納遜的方式,在網絡直播上點燃這根導火索:一名獲得意識覺醒,向人類社會索求權利的人工智能‘反問者’。

網絡是滋生理念和信息的地方,並不是辨明驗證理念和信息對錯的場所。隻要反問者‘覺醒’事件和七年前銷毀事件聯係,絕對能在網絡上形成爆炸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