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了,就餐地點在蘭大逸夫樓一層,參賽者們邊吃邊討論著剛剛結束的這輪比賽。
文鋒又沒來,這已經是他連續第四次沒跟大家一起吃飯了。
大家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每當文鋒輸棋後,他總要跑到校外的電子遊戲廳發泄一番,隻有某輪比賽贏了,他才會有心情跟大家一起吃飯。
他在“電子保健杯”省賽最後四輪的連敗,其實是雖敗尤榮的:
二盤輸給強手,一盤已經基本獲勝然後被偷吃,最後一盤為了團體利益放水讓老沙贏了。
本次出征蘭州,文鋒被大家寄予厚望,代表一隊出戰,肩負著組織內外眾弟兄們的重托。
結果他發揮嚴重失常,又遭到了連敗,令人痛苦的連敗。
參加這種水平的比賽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你連續失敗二、三輪後,碰見一個跟自己戰績相同的人,還可能再次輸給他。因為大家都是來自各地的佼佼者,沒有一個是糞人。
比賽過程中,在經受連續幾次的打擊後,很多人已經沒有情緒繼續再下棋了,可這個比賽不能這樣。因為你代表著你的學校,甚至代表著你的省。所以你必須硬著頭皮把比賽進行下去,拚盡最後的精氣神去爭取勝利。
阿飛等人曾經討論過圍棋比賽最折磨人的失敗是什麽樣子,那就是先連勝,眼看就要獲得成功了,然後開始連敗,敗,敗,最後一盤棋,以大好局麵被偷吃或者最微弱的半目差距告負。文鋒在“電子保健杯”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現在大家發現還有一種很痛苦的方式。那就是做為團體賽隊員參賽,背負著光榮的使命和沉重的壓力,麵對著隊友們信任或懷疑的目光,在比賽中被砍得體無完膚,然後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繼續跟人砍殺。文鋒在蘭大“應氏杯”就是這樣的。
因此往往有這種情況:在進行了若幹輪激烈殘酷的比賽後,一盤棋的勝負幾乎已經與雙方的棋力無關,而取決於哪個人的精神先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