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遇見你們的時候我17歲
在被霧霾侵襲的日子裏,我看不到天,看不到你的笑臉,我望不到路,望不到你的腳步,我為之癡迷的,就是我的全部,就在那天,就像那年。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個滿蒙混居的小縣城,不見當年金戈鐵馬,沒有鐵蹄錚錚,也沒有戰鼓轟鳴,有的隻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當年皇帝帶領群臣狩獵的景象已經無法重現,那些獵物早已捕殺殆盡,剩下些家養的牲畜,也都做成土特產,去開拓國內、國際市場了。
作為一個貧困的農業縣,農村人口占了全縣人口的十分之九,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馬鈴薯和玉米,人均年收入2846元,身處發達的東部地區,收入卻不及一些西部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縣城裏都沒有火車站,在相鄰的小鎮才有一個小站,距離縣城還有半個小時的車程。
我就出生在這個小縣城,一個承載了我所有關於青春、關於夢想、關於友情、關於愛情、關於親情的地方。
十七歲那年我考上了縣裏的高中,那時考高中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我之所以會完成這一壯舉,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體育特長生這個當時並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原因。
想想那時很多同窗三年的同學輟學回家或者去上了職業技術學校,我不知自己該歡欣鼓舞還是該黯然神傷。
不管怎樣生活還是要繼續,盡管我是自己考上的高中,家裏還是不得不拿出將近一大半的收入來給我交學費和生活費。
站在街道旁等待公共汽車,仿佛每一次母親都會被淚水洇濕眼眶,她告訴我:“別舍不得花錢,好好學習,跟同學搞好關係,聽老師的話。”這些話從我14歲上初中到20歲高中畢業,不知聽了多少遍,那時不覺得有什麽,現在想起,卻總是心痛。
父親就在一旁站著,不說話,但我知道,他的期望不比母親少,父親沒怎麽讀過書,卻知道讀書的重要,他不知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知道的是:讀書可以讓我離開山溝溝,可以讓我去到外麵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