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址庭苔翻史頁
殘瓦衰草耐人讀
臨清州鈔關,現已提升為大明萬曆戶部榷稅分司,以直控督理官稅。臨清鈔關時為一組宏大建築群,儀門之外南為舍人房,北為船料房,前為正關,有“裕國”、“通商”二坊,南側為玉音樓,又臨河為坊曰“國計民生”;坊之北為閱貨廳,河內沉鐵索達兩岸,開關時撤之。後又設立“前關、南水關、北橋關、樊村廠、尖塚口”等五個分關。整個稅監府衙,占地四萬尺,廳堂房舍室四百餘間,東西南北均有百丈之距,建築為硬山風格,青色灰瓦屋麵。
臨清鈔關之建立,給大明王朝帶來了滾滾財源,明前期,每年稅銀便有四萬多兩,至本朝萬曆帝龍登大寶這二十年間,每年都可征收船料商稅達八萬三千二百餘兩,而舉國八大鈔關崇文門、河西務、臨清州、九江、滸墅、揚州、北新、淮安合一處方收關稅三十四萬兩,臨清州居整個大明八大鈔關之首,占全國課稅額四分之一還多。萬曆六年,山東省一年課稅折銀隻有八千八百六十兩,僅占臨清鈔關稅收之十分之一。
臨清鈔關在時下大明王朝之顯赫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正廳,督稅官馬堂大人一身官服,已處理完畢有關事宜,目光正聚焦於桌子上一個瓶子。這是一隻元代霽藍秞白龍紋梅瓶,據說目前整個大明王朝隻有寥寥數隻,有跡可循的是皇宮大內和昔日宰相申時正申府各有一隻,但均有不同程度之破損,唯有此瓶品相保存最完好形體最大,瓶身線條流暢,色澤純正,瓶身白龍似有生機勃勃,氣勢十足,幾欲騰空飛去,偌大的客廳因為放置了它,這小小的一個瓶子就如同一盞閃閃發光的明燈,整個大廳熠熠生輝。馬堂靜靜地小心欣賞觀看,百看不厭,心花怒放笑逐顏開。
馬雲昊一腳踏進來,一眼就看到了這個物件,立時被吸引住,看了一瞬,立時讚道:“好物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