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韓一梅打開一個網址,又認真推敲了一遍下麵這份研究過無數次的材料:
1997年2月27日,英國愛丁堡羅斯林(Roslin)研究所的伊恩?維爾莫特科學研究小組向世界宣布,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頭克隆綿羊“多莉(Dolly)”誕生,這一消息立刻轟動了全世界。
“多莉”的產生與三隻母羊有關。一隻是懷孕三個月的芬蘭多塞特母綿羊,另兩隻是蘇格蘭黑麵母綿羊。芬蘭多塞特母綿羊提供了核內全套遺傳信息,即提供了細胞核(稱之為供體);一隻蘇格蘭黑麵母綿羊提供無細胞核的卵細胞;另一隻蘇格蘭黑麵母綿羊提供羊胚胎的發育環境——子宮,是“多莉”羊的“生”母。其整個克隆過程簡述如下:
從芬蘭多塞特母綿羊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細胞,將其放入低濃度的營養培養液中,細胞逐漸停止了分裂,此細胞稱之為供體細胞;為一頭蘇格蘭黑麵母綿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取出未受精的卵細胞,並立即將其細胞核除去,留下一個無核的卵細胞,此細胞稱之為受體細胞;利用電脈衝的方法,使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發生融合,最後形成了融合細胞,由於電脈衝還可以產生類似於自然受精過程中的一係列反應,使融合細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樣進行細胞分裂、分化,從而形成胚胎細胞;將胚胎細胞轉移到另一隻蘇格蘭黑麵母綿羊的子宮內,胚胎細胞進一步分化和發育,最後形成一隻小綿羊。出生的“多莉”小綿羊與多塞特母綿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外貌。
從理論上講,多莉繼承了提供體細胞的那隻芬蘭多塞特母綿羊的遺傳特征,它是一隻白臉羊,而不是黑臉羊。分子生物學的測定也表明,它與提供細胞核的那頭羊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確切地說,是完全相同的細胞核遺傳物質。還有極少量的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質的線粒體中,遺傳自提供卵母細胞的受體),它們就像是一對隔了6年的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