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第七次愛上你

|第五章| 父親母親

對於當時還不存在的陳博宇來說,1967年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年份。這年的12月4日,南非醫生克裏斯琴?巴納德進行了世界上首例心髒移植手術,但不夠成功,病人十八天之後死於肺炎;不久,南非開普敦的格羅特?舒爾醫院進行了世界上第二例心髒移植手術,58歲的牙科醫生菲力浦?希萊貝爾格也因此成為第一位因心髒移植手術而存活的人。

十個月之後,1968年10月9日,陳博宇“哇哇”哭叫著來到這個世界,他的哭聲不是那麽響亮。

醫生提醒陳博宇的父母:“這個孩子,你們要特別當心,他的心髒先天有缺陷。具體什麽情況,我們現在的醫療技術查不出來,反正你們要好好照顧他。”

陳家已經幾代單傳,陳博宇一出生,就被大家捧在手心裏小心護著。盡管如此,他和他的父輩、祖父輩一樣,十四歲那年頭頂就出現了白頭發。家底兒厚實的陳家請遍名醫,但孩子的少白頭還是沒有治愈。

韓一梅永遠不會忘記第一眼見到陳博宇時的情景。

那是1993年的一天,24歲的韓一梅第一次以助手身份參與一台重要手術,為一位先天性心髒病患者進行心髒移植。

陳博宇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神色疲倦,奄奄一息。韓一梅同情地瞥了他一眼,發現他的五官非常精致,氣質也是一流,如果不是因為生病,說他是電影明星一定有人相信。而此刻他的眼神如此無助,突然他伸出手來,一把抓住韓一梅的手,低聲說:“醫生,我把自己交給你了,求求你救救我。”話音剛落,整個人就暈了過去。本來韓一梅的任務之一是給病人打麻藥,見此情形,她的腦子裏立刻出現兩個思路,一種是把麻藥的分量減去一半,即使病人已經暈倒,但如果完全不打麻醉,手術過程中如果病人痛醒,恐懼之下掙紮導致大出血會非常危險;而如果劑量不減,又會增加病人機體的負擔,因而可以考慮減量;另一個思路就是再增加另一種藥劑,可以幫助病人增強機體的活力。最終韓一梅跟科室負責人商量,采用了後一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