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曰:
圓陣車輪走,中軍指揮奇。
飛鏑殺壯士,白刃透戎衣。
不是輕謀略,實當爭先機。
汗皇親縱馬,衝陣自擒敵。
衛信與楊榮來到灰縣外圍,遠遠地就見宋義與文子明軍正在攻城,就欲助攻,不想得身後喊殺之聲震天,回頭看時,卻是楊清才大軍撲了過來!
原來,他兩個領的是騎兵,李詩劍命令二將繞道十裏康莊,走三十裏堡南大道,意思就是讓他們趕在楊清才軍前頭,以助宋義與文子明盡快拿下灰縣。
李詩劍這個考慮,也是將錯就錯,目的卻沒變,就是困住楊清才,伺機逼降,或者武力拿下,決不讓他遁走投降杜懷彪。
不想那伏立明極是見機,楊清才聽了他的建議後又是毫無遲疑,將黃州守軍,全部出動,直奔灰縣而來。
半道上,伏立明嫌大軍速度不夠快,又有探馬報告說三十裏堡南康莊大道上有敵人騎兵縱馬直撲灰縣,於是楊清才領前軍一萬五千人,加速趕來,留伏立明保著楊清才家眷,領中軍後軍二萬人馬在後麵。
楊清才軍到時,正是雙方爭奪灰縣城池之戰最激烈的時候。文子明先見己方援軍來到,正高興之間,又見楊清才軍到了,文子明當即令人告知衛信與楊榮,請他們領騎兵強行衝突,擋住楊清才軍。
騎兵攻城是其短板,平原衝陣,恰恰是這個兵種的強項。於是衛信與楊榮領五千騎兵呐喊衝鋒!
楊清才見了,就知道自己的步兵擋不住,喝令道:“兩邊閃開,中間讓他們闖過,諸軍眾將,布成圓陣,盡行從兩側攻擊!”
原來騎兵衝陣有其隊形,如同一個三角錐,要錐入敵步軍陣形中,撕開口子,並擴大戰果。
然而楊清才雖然比不過李詩劍,比不過伏立明,但比起朱武、張友三、陸九公、陳誌元這些人,的確是高出一頭,衛信與楊榮,雖然是大將,但比起楊清才來,腦袋瓜子還是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