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天天頓挫無良策,日日相攻不趁情。
一語驚醒得靈感,投石飛來變天兵。
不勞軍師費口舌,自有勇士破敵營。
從此雄關皆可下,出奇製勝甚高明。
話說托缽僧往這大都山來,那劉小棒兒夫婦與南平新汗皇陸雨農都道要為他備一匹好馬,托缽僧卻是不要,隻徒步行來。
托缽僧離了南平汗國,往大都山來葉,雖不騎馬,速度卻比騎馬還快。若是有人能跟著他看的話,必當驚訝:
隻見托缽僧此時行路,身不動,膀不搖,足不點地,如同貼地平移,其實竟是禦風而行!有時邁步而前,卻是一步跨過,身形已杳!
托缽僧甚是高興,時時傲嘯,不由得撫今追昔,於是套著古調“鷓鴣天”自為小詞《鷓鴣天••托缽吟》,邊走邊唱:
落魄江湖做孤僧,托缽載酒對平生。荒雞漫啼山裏月,野渡急流雲外鍾。
傷離恨,恨重重。花開花謝太匆匆。從今天去出紅塵,向明日來禦清風。
說起來,托缽僧能夠跨進先天境界,全是憑了他那個缽。那缽本是二階道器。若是拙作《兩世為仙》供讀者朋友們看過,大家便知道二階道器,對應的是靈道境界修為的修仙者。
當然,一般地說,靈道境界的修仙者,所追求的法寶,都是靈器仙器,但是,使用道器的畢竟是多數;又何況此時的托缽僧,不過是剛剛踏入先天境界罷了。
托缽村夫其實也在舊稿中斷斷續續地交待過的,若以武師論之,後天之上是先天,稱為真道武師,真道以上是靈道,相當於五行道開天世尊門所說的金身境界。再往上,依次是仙道、玄道,直至聖道。
隻是,此時,那五行道開天世尊門的創始人劉小棒兒還沒踏入先天境界,這一修仙門派,現在還沒出現呢。
閑話少敘,且說托缽僧一路行來,到了大都山真儒居,來見厲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