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無奈屈身權宜計,隻說留得青山。城頭王旗變幾番?官家平安府,今屬陳誌元。
順義軍中得虛名,強生反了大汗。穿楊妙技神且玄!百發百中時,三軍呼聲歡。
話說李詩劍一摸箭壺,壺中無箭,情急之際,唯有縱馬加鞭,隻求盡快趕到東城門下。
恰恰此時,又有一隊人馬來到。這一隊人馬,自是奉命加強東門防備而來。為首統領,躍馬前行,正見李詩劍加速奔來,這統領見了,取出箭,望定李詩劍,一箭射來。
李詩劍耳聽八方,暗作防備,看上去卻隻管縱馬加鞭,直待那箭到近前,竟是抬手一把抓住,順手張弓搭上,“嗖”一聲射出,就聽那東城門望樓上,一人長聲慘號,倒撞下城門樓來。
這人正是那搖動轆轤者之一。
這下子,把那統領與望樓上眾兵都驚得呆了!
李詩劍卻是縱馬往那統領衝去,不待他反應過來,李詩劍馬到,抬手一槍,刺死那統領,勒馬之際,大槍一挑,將那統領所背箭壺挑了過來。
李詩劍取箭在手,又是數箭射出,隻聽那望樓上,眾兵齊聲驚呼,四散而逃。
原來那三兩個搖動轆轤的,都被李詩劍射殺了!
此時那門閘離地也隻有四尺之高,就懸停在那裏了。
李詩劍衝到城門之下,殺散眾兵,跳下銀角馬,托住那門閘往上一抬,口中吹一聲口哨,銀角馬得了信兒,自動跑出東城門外了!
李詩劍這才猛然向上一使勁,身子一縮一閃,也到了門外。隨即翻身上馬,由東門,轉北門,往回走。
此時城中,陳誌元恰恰帶領眾將追擊而至,見了此情,是又驚又怒!連連喝令道:“放箭!”
一時箭如飛蝗,然而這都是“馬後箭”,箭射人家馬屁股後麵的大地,能有什麽用?
城牆馬道上,是居高臨下,上麵早有小兵往下麵報告道:“那人往北門那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