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影快步跑到李宛兒跟前,欲待解開她身上的穴道,手指頭正要向她胸口落下,卻又猶豫起來,顧忌男女有別。要解開李宛兒被封的穴道,得在她胸部正中的“巨闕穴”和兩胸下方的“日月穴”上拿捏方能解得。
一來對方是女兒身,二來蕭影雖在牢籠中盡數學會了點穴和解穴的手法,卻從未在人身上試過。他心下甚是著急:“一捏便中那也罷了,若是不中,那不是令宛兒在天下英雄麵前受辱。”他猶豫不決,場麵甚是尷尬。
正自拿不定主意,隻聽如塵道:“影兒,你們是師兄妹,這當兒生死關頭,你怎這般迂腐!”聽了師父的話,蕭影一時也顧不得男女有別,伸手就去李宛兒的穴道,著手之處溫軟,好在一點即中。
李宛兒“嚶”的一聲,舒了一口氣,紅暈生花,雙眼不敢看蕭影,低著頭忙向師父跑去,急切地問道:“師父,你怎樣了?”
如塵麵頰蒼白,聲音微弱道:“死不了。”
蕭影隨即也跟了過來,在如塵肩膀創口左近點了兩下,助其閉穴止血,轉身護在師父和眾師妹身前,兀自怒氣未消,大聲道:“各位前輩英雄,今日之事全屬誤會一場。敝派‘花間派’雖屬江湖中無名小派,卻常懷仁義之誌,斷然不會去當契丹國的奸細走狗。”
他一時激憤,心中的豪氣被激發出來,說得語氣凜然,句句字正腔圓,群豪卻也一時無話。
頓了頓,他又道:“敝派祖師爺乃得道高士,素有報國驅胡之誌,他老人家的名字上陳下陶,想必各位英雄也有所耳聞。”
聽聞此言,人眾無不動容。
陳陶乃唐末雲遊四海的修道隱士,其詩《隴西行》四首之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把殘酷現實與少婦美夢交替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在民間廣為傳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