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戰國,春末夏初的夜晚,一對祖孫在荒山野嶺中趕路。
此地位於秦楚交界,終年戰火連綿,而“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就是形容這片地域戰亂之頻繁。
前幾天祖孫倆所在的村莊剛剛被戰火焚毀,老人不得不帶著年幼的小孫子去投奔在魏國的親戚。
兩人在崎嶇的山路上蹣跚而行,剛走到半山腰,那不過五六歲大的男孩就嚷著走不動了,直要爺爺背他。
老人須眉皆白,已過花甲之年,望著明月荒山連連歎息,隻能無奈地把小孫子負在背上,一路向山頂走去。
此時已是寅時,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分,山風裏帶著潮濕的氣息,似乎一場山雨欲來。
老人又走了半晌,一直伏在他背上酣睡的孩子卻突然醒了過來。他瞪圓了大眼睛,扭來扭去,直喚著要下來。
“爺爺,我聽到草叢裏有人在呼喚我。”
“乖孫,你聽錯了吧?這深山老林,哪有什麽人啊?”老人駐足聆聽,卻隻聽到樹葉沙沙作響,蚊蟲輕鳴。
但男孩卻掙紮個不停,直要從爺爺背上下來,老人拗不過自己的小孫子,隻能把他抱下來。
這小小男孩雙足一著地,就跑進了一處枝葉蔓生的茂密灌木。
“快點回來,小心裏麵有蟲蛇。”老人急切地叫道,但他話音未落,卻見小孫子已經懷抱著一隻雪白的動物走了回來。
在朦朧的月光下,發現那動物竟然是隻年幼的狐崽,皮毛上盡是鮮血,似乎是被猛獸襲擊了。狐狸尚有一絲生氣,嘴巴一張一合,像極了人類呼叫的動作。
老人見到這受傷的白狐極為欣慰,連年戰亂,讓他心軟至極,根本見不得死亡。他急忙從孫子手中接過白狐,簡單地包紮止血,忙活了半晌,那狐狸柔軟的脖頸總算有了些氣力。
男孩見狀歡喜至極,將白狐放在自己的小背簍中,蹦蹦跳跳地跟在爺爺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