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成
青年演員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近日,我參加了湖南衛視的《朋友請聽好》節目,那裏的氛圍很舒暢,就像節目組說的那樣,是一個以慢生活為主的電台廣播節目。但麵對讀者發來的信件,聽眾打來的電話,我還是感受到了現在大家的一些焦慮,我想就“勇氣”和“選擇”與大家分享一下。
同時,我也和師弟師妹們聊起了近況。因為疫情的影響,劇場和教室暫停使用,大家學習中的排練進度都落後了。我雖然已經畢業了,離開劇場和校園也有些日子,但聽到這些,還是有些為師弟師妹們擔心。
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特點。談起表演,我想總是繞不開和舞台的關係。表演離不開舞台,離不開舞台上與你交流的對手,離不開舞台後操勞的工作人員,當然也離不開舞台下審視你的觀眾。
但在疫情之下,在各種現實的阻礙麵前,每個表演者或許都需要思考一個命題——當劇場關閉,舞台不複存在,我們應當如何自處?我想這可能不僅是一種現實考量,也是對表演者信仰的考驗。
想起自己剛走進中戲大門的時候,懷著滿腔熱血,帶著一種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篤定。當時我總覺得隻要按照老師們交代的要求勤加練習,把前期的準備與努力做足,完美的演出便是一定的。但世間哪裏有完美,每次演出現場都有這樣那樣的意外和失誤闖入,外人可能看不出來,但我心裏明白,下一次必須要比這一次準備得更完善、更充足,才有可能阻止這些意外的發生。
到後來,隨著每一場演出的順利進行,燈光亮起的瞬間,仿佛所有的準備隻是為了這一刻而進行。在一場場演出的磨煉後,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表演最重要的不是呈現本身,而是應當放棄自己置身舞台的意識,擁抱不確定性,將舞台的每一次呈現作為生命短暫無常的縮影來對待。表演者不該隻是製造幻象,也應當映照我們脆弱易碎的生命本身。那麽,剩下的問題,便是我們是否擁有足夠的勇氣麵對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