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少氣盛的我們還特別喜歡打賭,什麽都要比個輸贏。
在回家那條長長的沿江小道上,我們最喜歡比的是冷笑話大賽。
類似於“一顆軟糖走著走著腿就軟了。”
“火柴棒撞到頭以後,去醫院包紮就變成了棉花棒。”
這種段子我可以張口就來,說十個不帶重樣的。
那段日子我積攢了大量冷笑話段子,為之後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素材。有些時候,當下做的某些事看起來毫無意義,但經年之後,你總會突然發現它對你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徒勞無功的事情吧。或遲或早都會顯現出來。
比如說,我們那時候一起吃飯還喜歡比誰吃得快。
在北方小吃城裏,我吃小籠包,他吃餛飩。不記得誰說了一句:“吃得快的人就贏了!”
我們對視一眼,沒人喊開始雙方突然默契地埋頭瘋狂開始吃。
我率先把剩下最後四個小籠包一起塞進嘴裏,兩頰鼓得像隻鬆鼠,口齒不清地說。“窩,池,完,啦!”(我吃完了)。
“沒吞下去就不算結束。”他的餛飩很燙,還硬著頭皮一邊哈氣一邊生吞燙餛飩。
年輕的好勝心真是用在了奇怪的地方。
我不記得那場比賽我們的賭注是什麽了。
估計就是誰輸了誰是豬,或者誰背誰走十步之類的賭注。
但青春中總有些畫麵,永不褪色,泛著溫暖的黃色光線,停留在我的記憶裏。
就像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坐在北方小吃城裏比看誰吃包子快。
這種事情光是想想都讓我不自覺牽動嘴角。
20.
數學一直是我一塊心病。
上天是公平的,可能語文好的同學,算數都很難有建樹。
我以前覺得隻要會加減乘除就好啦。數學學那麽艱深有什麽用。
直到我出國旅行和別人兌換外幣,被銀行門口的“外匯黑戶”忽悠了一把。同樣的一百塊錢,隻換到同行朋友四分之三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