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迅的所有記憶都將保留。他不會失去他的自我意識,他隻是進入了一場熟睡,醒來後,他仍然是羅迅。
但一點點變化要在他的頭腦裏悄然完成。
那隻是一點兒非常細微的印跡,不特別熟悉的人一般都看不出來,或者對這樣的細節根本不會留意。
但羅迅會留意,因為孫艾是他最親近的人。他熟悉她身體和外表的每一寸,標記般的一抹藍色消失了,而且跑到另一個人的額角上去了,他不會無動於衷。
這個時候,腦部成像技術要發揮作用,相當於在羅迅腦子裏進行一個幾何級數的PS。在羅迅的記憶裏,原本孫艾額角上的藍記沒有了,掛在了在莫曉曉額角上。這個簡單的轉換其實有著相當的難度,是結合了孫艾研發的腦部成像技術,才解決了技術瓶頸。這種結合並沒有實踐過,要在羅迅的身上實施。這是更困難更有風險的一種記憶置換。
但這也不是最難的。
最具挑戰性的,是針對孫艾進行的身份置換。
孫艾的外表將徹底改變,她將變成莫曉曉的樣子,重要的是,她的自我身份認知也要改變。
如果這個手術成功,她醒來後,將不再自認為是孫艾,而認定自己是莫曉曉。
三起置換都成功了,世界由此改變。
這個改變無關其他人,是關於三個年輕人,他們迎來新的宇宙,這其中的凶險可怖,改變的劇烈和黑暗,其中兩個毫無所覺,一個在內心狠狠地消化後,在表麵上欣然進入。
“多麽難以置信的技術成功,都來源於理論和模擬上的成功準備。”
身份置換的原理,基於記憶置換,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一個人的記憶被大批量地替換成另一個人時,當被替換的記憶量達到臨界點,他(她)就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她)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變成那個記憶帶給他(她)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他(她)的身份被置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