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房大作戰】
房間人多,狹窄的過道裏我和王王今狹路相逢。
本來我想拆開她的姓做一個化名,但是她的姓拆開來稍顯婉約,感觀上不太符合我這一段話的描述,所以拆了名替代。
簡單寒暄了兩句後,我看著王王今拿了玩具去給她女兒玩,還真想起來了一件我從來都沒有想起過的小事。
我們學校的開水房位於寢室樓和食堂之間,麵積寬敞,兩排的大水管分立兩邊,上麵有近三十個出水孔,飯卡插去,滾燙的熱水輕輕鬆鬆便流了出來,卡一抽,水就停了。最開始的時候我們這群鄉巴佬還不會用。
每次晚餐時間,最熱鬧的不是食堂就是開水房。
我曾經去過老二學校的宿舍,對比他們需要先扔兩毛錢到塑料桶裏才能進入打開水的地方然後擰開水龍頭才能接熱水還要小心控製水量的大小及時關住閥門以防開水過分溢出燙手的設計,我們學校的開水房在當時我覺得都是高科技了,還很有些得意——還真別說,我們學校是一個經曆過富裕也經曆過貧窮引領過我們E市教學潮流也被碾壓過到如今終於能算有點曆史有點小成績的新學校。
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得意,我們的日子過得艱難極了。
入學的那一段時間,開水房還在修建中,食堂後廚開辟了一小塊地方作為臨時開水房。
裏頭放著兩個很大的大水缸,缸子有多大呢?反正比司馬光砸的那個缸子還要大。
缸子裏麵裝著開水,缸子外邊的架子上放著幾個幹淨的塑料瓢。
臨時開水房本就逼仄,每次去都沒人排隊,少數時候開水不多還得搶一搶。
我每次提著開水瓶去都感覺是要去打仗,偶爾碰上哪位戰士的開水瓶膽破了,混合著水聲驚叫聲,那場麵,堪比清晨七點鍾的菜市場。
有的戰士們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用最快的速度抵達戰場,會提前將水桶或者開水瓶放到臨時開水房裏,這樣做的後果是,今天我不見了桶明天她不見了她的開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