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間有耳

60·天上掉餡餅了沒

【天上掉餡餅了沒】

21世紀的頭幾年,網絡這些新興化產物在我們E城才剛剛起步。

網絡在我們這樣的十八線小城市剛剛起步意味著什麽呢?

意味著大部分人都知道有這個東西部分人會經常用這個東西部分人會偶爾用這個東西部分人不會用這個東西。

剩下的:網絡是個啥玩意?

在這樣的局麵下,一些傳統行業依舊生機蓬勃,甚至是正在曆經著它們的黃金時代,比如紙媒,比如書信,比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一種郵購方式。

雜誌通過刊載一些廣告(通常是書籍),讀者可根據雜誌上寫的方式郵寄匯款單和指定書號到對應地址,商家會將書通過郵政寄過來,當地郵局再給我們發一封掛號信,我們憑借掛號信去郵局窗口取包裹。(ps:其實這個我印象稍微有些模糊,但是基本流程是這樣,反正郵局不會把包裹給送到我們學校來,得我們自己憑借信物去鎮子上拿)

那會兒我們很流行的雜誌有《讀者》,《意林》,《青年文摘》,《知音》,《故事會》等等。

內封上會印上書目廣告,在這些雜七雜八的廣告中,有一家名為貝塔斯曼的書友會在我們的高中生涯裏曇花一現,為我們提供過短暫的或者是愉快的又或者是愁苦的閱讀時光。

在這裏簡單介紹下貝塔斯曼書友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成為我國最大的圖書俱樂部,在大家購書隻能去實體書店這樣的大環境下,貝塔斯曼以其獨特新穎的會員製目錄郵購方式而火遍大江南北。(可能有這麽火叭?如果是走過那個年歲的你覺得沒有印象可以回去翻翻十來年前的雜誌看一看內頁廣告……)

我們接觸到貝塔斯曼的時候,它已經徹底在中國遊**過了它的輝煌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是位於信息閉塞的秋高的我們不知道,我們隻知道翻開每月的雜誌內頁依然可以看到那些尚算高端且精美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