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亦超離職後,沒有馬上就擇業,繼續蟄伏。他等待著,也冥想著,不知不覺中,那些冥想把他帶去了更遠的方向。
終於,又一輪新浪潮席卷而起,這就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寧亦超很快鎖定新的著力點,就是開發App。他組建團隊,開發了一款遊戲,獲得了一定傳播和收益,一切有向著良性循環發展的趨勢。但他又莫名覺得這不是終點,有更適合他投入的事情。
他的嗅覺在多年的磨煉中已經極盡敏銳,把更新的目標鎖定在社交軟件上。
但他動作又慢了。
市場發展又走在了他的前麵。國際上的Facebook,國內的微信等成了這一輪的嬴家,其他各類社交軟件被擠壓了空間,包括寧亦超的的新事業。
寧亦超又要徹底失敗了嗎?
他不甘心,有一個冥冥中的聲音在告訴他,這一次會不同,會有新的力量和新的技術注入,會有新的局麵,會有一個超乎預想的事物出現。
在漫無邊際的思考中,他已經醞釀了模模糊糊的某個東西,在當前壓力催逼下,那個東西一天天清晰起來。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在一次次創業和就業的曆程裏,寧亦超已經接觸的多種行業,了解了與互聯網相關和不相關各個行業,包括醫療行業。在成與敗的關鍵時刻,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也走到了臨界點,寧亦超一直注視這個領域的最前沿。如果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於他已經掌握的遊戲平台, 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他遠遠不能滿足於此了。在美歐發達國家,虛擬現實技術被廣泛運用於醫療領域,特別是讓以前困難重重的遠程醫療得以實現。寧亦超並不想從事醫療行業,但其中的技術手段給他帶來了啟發。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件始終沒有丟棄的武器,那是一種他在職場中獲取,在冥想中不斷打磨的奇特力量——修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