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聽了也覺得有理,再仔細看去,那些獼猴進退有序,並不雜亂,每有被飛刀所傷便立即被另一隻獼猴替換下場,受傷的獼猴會跑到祭台上那隻金光獼猴處,金光獼猴在那受傷的豆兵猴頭上一抹,豆兵猴便傷愈如初,重新加入戰隊。
吳凡看了一陣也覺頭大,又向老段問道:“老段,你為何叫那些獼猴為豆兵猴?”
老段回道:“古時有個仙術叫撒豆成兵,練成後隻需隨時攜帶一顆兵母,遇敵時便祭出那兵母,兵母內藏諸多豆兵,飛出時形如豆粒,落地成兵,故為豆兵,此仙術後被諸多門派效仿,各門派依己所好,將豆兵煉成諸多法相,有人形兵,有獸形兵,不一而足,隻要兵母不失,豆兵可持續戰鬥,當然也最耗法力,畢竟控製的豆兵越多,豆兵越強,所耗法力亦是驚人……我觀那兵母應是那隻金光猴,場下豆兵猴有數十隻,且受傷的豆兵能被兵母修補如初,所借用的法力應是從那祭台上來,隻要想辦法將那兵母引離祭台,這豆兵陣可破。”
吳凡聽了向往不已,心道:這玩意兒有趣,要是我有這豆兵,豈不多了許多打手,看誰還跟我打架……
正思量間,場中祝因璿喝了一聲,一柄飛刀直向那祭台上金光猴刺去。金光猴見那飛刀刺來,伸手一指,一隻獼猴便縱身擋在身前。
噗……
飛刀插在那獼猴胸前,卻被那獼猴死死用雙手抓住,飛刀跳動不已,卻是不得掙脫。
祝因璿收不回飛刀,西寂宗三人防護圈頓時少了一層屏障,那些豆兵猴得隙猛攻,楊因琪與法因惠竭力抵擋,險相環生,祝因璿變出一柄長刀舞出一片刀光,堪堪擋住攻來的豆兵猴。
“該用什麽法子破此陣呢……破陣,嗯,不知這個有用無用……”
吳凡從無量戒中取出一個小鼎,隻見這小鼎形如酒樽,四邊還長著四根尖刺,鼎內迷霧旋轉,有如一個旋渦,正是從柴允德手中奪來的“土元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