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黎山老母道場。
觀音菩薩來訪。
“黎山道友,上次本座與你提過那事,如今當施為了。”觀音開山見山。
黎山老母暗中一算,“還有些時日吧,觀音大士為何如此心急?”
觀音回道:“事情有了變化,那唐三藏現有安排孫悟空探路的習慣,我等需提前前往,多駐留幾日方可周全,若還是按原計劃,臨時起意,恐其生疑。”
黎山老母點點頭,“這倒也是,隻是,這次老身便不參與了。你自去準備吧。”
觀音眉頭頓時微擰:“黎山道友這是何意,先前明明不是答應了,現今如何又要推辭?”
黎山老母笑道:“觀音大士,此言差矣。當初老身隻說考慮考慮,並未曾首肯。”
觀音不悅起來:“如此說,道友現已決定不出手相助?”
“愛莫能助。”黎山老母淡淡回道。
“既然如此,本座也不勉強。隻是道友方便告知,究竟是何變故讓你改變了主意?”
黎山老母淡淡一笑,“也說不讓改變主意,隻是先前沒考慮好,而後回一趟師門,歸來之時,便已考慮好了。”
觀音便不再多言,道了聲辭便鬱鬱而去。她不知黎山老母所說有多少實話,但見其將師門抬了出來,就知多說無益,也不敢妄加置喙。
自唐生又讓流沙河劫難落空之後,觀音便焦慮到了極點。
西行之路的各處安排,屢屢受挫,絕非巧合可以解釋。這唐三藏似乎有意為之,可惜抓不住他的把柄。
可是,他是如何識破自己的布局,而且,他如此做,自己又有什麽好處?好像也沒有,再說,他也確實“正規正矩”地取經去了。
唯一令人生疑之處,就是他自己如此熱衷於修煉,並且進度可嘉,隻是,這也不便多加幹涉。
百思不解……但之後各處劫難,須得著重留意起來,不讓他輕易又攪亂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