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河邊緣:多麵AI

幻想書房

劉皖竹 譯

《月端》

[美]本·波瓦

出版社:Tor Books,2013

本·波瓦無疑扛起了所謂“坎貝爾科幻小說”的大旗。20世紀30年代末,約翰·W.坎貝爾擔任《驚異科幻》主編,從此,科幻文學不再僅僅是虛無縹緲的宇宙探險,而是開始探索幻想世界中的人性(大部分是科學家的人性),同時還不失嚴謹的科學性。不僅如此,坎貝爾還呼籲科幻作家提高語言質量。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穆雷·倫斯特以及後來的阿瑟·克拉克等科幻奇才都曾受到坎貝爾的影響,他們共同為科幻文學添磚加瓦,使得這一領域得以進入文學殿堂。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驚異科幻》更名為《類比》。在坎貝爾逝世之後,波瓦於1972年擔起了主編的重任。

身為作家,波瓦的創作涉及多種題材,包括曆史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當然還有科普。他對科幻領域影響最深遠的貢獻,要數他的“大冒險”係列。該係列包括了許多發生在各類行星(除了外太陽係的兩三顆)與小行星上的長篇小說和短篇故事。《月端》這本書設定在月球背麵,但它並非《月出》(1996)和《月戰》(1998)的續集,盡管書中的確有一些相同的角色。

回到正題,在《月端》這本書中,波瓦確實兼顧了科學與幻想。

不僅如此,波瓦在描繪筆下的角色時頗費了一番心思,因而增添了別樣的閱讀趣味。書中主角是兩位針鋒相對的科學家,他們的野心想必學術界人士都能理解。我們很少將科學家或宇航員視為執行任務的“職業人士”,因為這些頭銜本身就是其所在領域的有機組成部分,但身處學術界的人往往會如此認為(如果你還記得的話,這正是湯姆·沃爾夫的《真材實料》中的主要隱喻)。

在《月端》這本書中,一群科學家登陸了月球背麵,嚐試用鏡子和常規望遠鏡搭建成像係統,來探索某顆行星的大氣狀況。這顆詭異的行星圍繞天狼星C運轉,而天狼星C是其母星在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跡,早在很久之前,它的大氣和星球表麵就應該消逝在宇宙當中了。但有證據表明,那裏的大氣富含氧與氮,很有可能孕育了生命。月球上的第二隊人員則由地球上的一位女富豪帶領,他們想搭建一架軌道幹涉儀,以便更好地觀測天狼星C。在這本書中,作者描述了兩派人員如何競相纏鬥,其間謀殺疑雲叢生,同時也有力地表現了學者(包括科學家在內)如何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戰。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