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1號”從發射那天算起,到2025年,已經過了四十八年。
如果有人在“旅行者1號”探測器上的話,他已經很難再用肉眼分辨出太陽和其他恒星的差別——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如此。
公元1977年,“旅行者1號”啟程之時,人類還遠不能靠自己將飛行器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換句話說,以人類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可能將飛行器送出太陽係的。
1977年,離人類發明飛機還不到一百年;離成功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不到二十年;離能夠發射飛行器離開地球軌道不到十年。
但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我們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困難。一個地球是不夠的,一個太陽是不夠的,我們要更多,我們要走向星空。我們幻想登月的炮彈,幻想前往金星的火箭,夢想著在火星與章魚模樣的觸手怪並肩。
一個世界對人類永遠是不夠的。我們站在這裏,是因為夢想和貪婪。
喬治?盧卡斯是在1977年拍出《星球大戰》的,那個時候人類夢想著能在無限太空中任意飛躍,擁有千百個殖民星。現實中的1977年,人類已經送十多位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但大多數人並不能真正理解,麵對無垠的宇宙,人的力量多麽渺小——當時最強的火箭“大力神3號”如果前往海王星,需要三十年;而離開太陽係,則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
也許直到文明的終點,人類可能都無法離開太陽係。
那時,人們對任何事情不滿就會說:“人類都踏上月球了,怎麽還沒……”好像踏上月球本來應該是人類文明解決所有問題的最後一步。在這之前,應該早就實現共產主義、人類和平,早就應該消滅疾病,甚至實現永生……
幾乎地球上所有人對宇宙的浩渺都毫無了解,以為人類離《星球大戰》中的銀河帝國隻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