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妖愛

被辜負的白蛇

關於白蛇的諸多記載中,我最愛的是明朝小說家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因其最白描,最冷豔,也最殘酷。

文章開始,先從西湖風景典故說起,一路說到金牛寺,靈鷲峰,冷泉亭,棲霞嶺,白堤,蘇堤,孤山,斷橋……宛如帶讀者遊大觀園,樣樣有名頭,處處有來歷。

通言中,豔遇的男主角不叫許仙,叫許宣,又名許小乙──說得不錯,若不是這段遇合,他不過就是路人甲乙丙丁,何德何能當一「仙」字?

偏偏,那日清明,一陣催花雨下,人在船中,蛇在岸上,他們遇見了。

他一派熱誠邀她上船,替她納了船錢,又借她八十四骨紫竹傘。蛇的腰肢柔軟,蛇的笑容清豔,蛇的聲音宛轉輕柔:「不敢動問官人,高姓尊諱?若不棄時,可到寒舍拜茶,納還船錢。」

顯然,妖動了凡心,人動了色心,就此結下一段孽緣。

時間,地點,人物,無不流連嫵媚,連對白、道具也精緻,註定是個好故事。難怪那麼多的編劇、導演都喜歡一再演繹、翻拍。

所有的版本,都有一樣的開頭,卻嘗試不同的結尾。

在馮夢龍的筆下,白娘子嫁給許宣後,並不曾生兒育女,也未至立地成佛。蛇就是蛇,她任性不改,未通世故,一味我行我素,盜官銀,惹官非,給他帶來麻煩,也給他帶來歡愛。月落西廂時,他們是恩愛夫妻風月無邊,然而走在大太陽底下,他就開始懷疑、猶豫、患得患失,一次次將她試煉、出賣。

她也曾嬌嗔,暴躁,甚至出言恫嚇:若他負她,必要水漫金山,塗炭生靈。

但她終究不忍心。

就因為這個不忍,她到底輸給了他。

是他親手從法海禪師處取了缽來,趁她不備,兜頭罩住,用盡生平力氣慢慢按下去,將她收納。她在缽底苦苦哀求:「和你數載夫妻,好沒一些兒人情!略放一放!」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