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未來的一天

日子過得不好,但他們決定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有一種小說,叫行業小說。就是通過小說的形態,講一講行業內部的運行特點、規律,讓外行人有所了解。同時,這些規律和特色,又在推動小說人物、故事情節、各種矛盾的發展。寫行業小說比較牛的人叫阿瑟·黑利,美國人,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是《大飯店》《航空港》《汽車城》《錢商》《晚間新聞》等。為了寫得很像那麽回事,據說阿瑟·黑利經常要去他想寫的單位上班--工資是出版商付的,而且一上班就是好幾年。對這個行業了解透了,他才有辦法動筆。

辰光這部小說就是典型的行業小說。辰光不用去體驗生活,他自己就是這個行業中的佼佼者。

隻不過人家的行業小說,都是寫方興未艾、一片生機勃勃的新興產業的,比如IT、娛樂什麽的。辰光卻選擇了正在日益走向衰落的紙媒,還是近兩年死亡得最快的都市報。

這當然和作者的經曆有關,辰光當了二十年的記者,從一個跑熱線新聞的生瓜蛋子,變成了資深的深度報道記者,幾乎一直工作在都市報中,見多了人世冷暖,題材與行業,都是他最熟悉不過的。但說心裏話,他還是有另外的用心的。他是想給行將消失的這個行業立個紀念碑。這個行業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它源於技術更新,源於生活方式進化,源於社會氣候和環境的巨變,並非行業內的人不努力。就好比一個美女,總有一天會變老,不再被人仰慕追求。這是自然現象,不可歸咎於美女自己活得不精致。

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涉及媒體的並不少,很多作品都喜歡拿媒體記者當點綴。隻是大部分對媒體的描述,都充滿無知和偏見。那裏麵的記者編輯要麽風風火火,指點江山,要麽苟且鑽營,當狗仔隊,臉上總是洋溢著蠢笨的驕傲或者無恥的卑微。我記得看過一部講述雜誌社女編輯的電視劇,裏麵的女孩性感時尚,生活在雲端一樣,整天鉤心鬥角,仿佛她們服務的不是公眾,而是一個皇帝。這些不靠譜的描述,多因為創作者根本不了解這個行業,隻是憑著道聽途說,就想當然地下筆。浮誇而淺薄,無以複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