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回 腳下生風
卻說這一日淩晨,已經歸隱回鄉多年的老鏢師王義順,帶著自己的外孫,來到青凝侯村邊一片榆樹林,替自己已經去世的結拜大哥“大刀張老爺”張源傳藝,向自己的外孫傳授一套密不外傳的“宮廷譚腿”。
一套拳法將將使完,小金鏞再找自己的外公,卻無論如何也見不到人。
有人要問,這老俠哪裏去了?
這是宮廷譚腿的神奇之處。
從南京到北京,譚腿出在教門中。江湖中的譚腿,大致可以分為臨溪譚腿、霍氏譚腿、少林譚腿。但譚腿功夫中最有名的,是回教譚腿,也就是教門譚腿。
很少有人曾經見過宮廷譚腿,這也是千百年來,宮廷譚腿傳人稀少、少被人覬覦的主要原因。
傳統武術,講究“站馬”,所謂“力從地起”,這要求武師打基礎的時候先練“馬步”。但宮廷譚腿卻反向而為之,要求腿法輕便,力在兩肋。
一旦給需要牢牢紮下的馬步“解套”,雙腳活躍了,那自然是身法更加靈便。舉手投足、施展技藝的時候,身形更加難以確定。
剛剛,王義順之所以在將將練完譚腿,人影突然不見,就是用了“宮廷譚腿”中的“脫”字訣。這原本講究的是在比武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武師用此“逃脫”凶險的戰場。
咱說話、講故事,要講究真實性,要講理,這王義順,不過也是從昨夜晚間開始,熬了個通宵翻看《宮廷譚腿秘籍》,不過一夜,他真的能掌握這門拳法麽?
當然不能,王義順隻是記清了這秘籍中的心法和口訣。好在這套武功,極端考較武師的內力和輕功,注重激發人體內部的潛力,所以王義順以內力帶動身體、以經驗代替招式,多多少少展示出了宮廷譚腿的些許風采。
那麽,問題來了,練完這套譚腿後,王義順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