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回走投無路
卻說王義順趁著火光讀的這信,正式順發鏢局鏢主李飛雲的親筆手書。信中寫的什麽?順發鏢局又是緣何遇到了如此大難?咱這裏往回捯一些時間,倒插筆說說。
且說王義順“金盆洗手”,辭別了順發鏢局,自關外的奉天返回天津衛。但這順發鏢局的業務還在正常開展。也仗著老鏢主李勳打下的基業、留下的好名聲,他的獨子李飛雲為人忠厚剛正,人才匯聚,順發鏢局的業務開展的也還算不錯。一晃就又是兩三年的時間。
大概一個半月之前,奉天的首戶、名流柴寶昌員外,帶著個年邁的讀書人來鏢局拜訪,言道要給李飛雲介紹個好買賣。李飛雲不敢怠慢,趕忙奉上好茶接待。話裏話外聽說,這讀書人家境殷實,要舉家搬到關內北平府居住養老,可家眷能忍受路途之苦,萬貫家財卻沒法子靠這讀書人和成群妻妾保護,經柴員外引薦,這樁大買賣特意交給了順發鏢局。
李飛雲深知柴寶昌員外的人情不好推辭,連忙詢問保的是什麽鏢,這一問才知道,年邁的讀書人已經把房產地業全部變賣,萬貫家財從銅子兒換散銀,從散銀換元寶,從元寶換金條,足足有黃金三千兩。算起來,順發鏢局成立這些年,這鏢銀的數量都能排到前三位。
可自關外奉天返回關內,途經燕趙大地,沿路自是有窮苦的農民百姓起義占山,這趟鏢可是不好保。猶豫再三,李飛雲這才決定接下這樁買賣,他著人把金條塞進倭瓜,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金瓜鏢”,還委派了四倍於平日的鏢師、趟子手,沿路之上保護鏢車。選擇的路途也是慎之又慎,最終確定的是帶上順發鏢局的鏢旗和“景雲峰·程”的金字鏢旗,走山海關、燕山山脈至漁陽,雖然山路崎嶇,但在這一帶多多少少有王義順早年間積累的人情,想來險阻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