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蠱。古書上記載,此乃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古代科技尚不發達,愚昧地認為穀子儲藏在倉庫裏太久,表皮穀殼會變成一種飛蟲,稱之為蠱。《左傳·昭公元年》說:“穀之飛,亦為蠱”、“穀久積,則變為飛蠱,名曰蠱”。孔穎達《十三經注疏》曰:“以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本草綱目》裏說:“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造蠱的人捉一百隻各色毒蟲,放入一甕中。這一百隻蟲在甕內自相殘殺,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毒蟲就叫做蠱。這無非是優勝劣汰的道理,存活下來的自然就是最狠毒的角色了。
從伊賀前往甲賀的山路上,有一個女子正在匆匆趕路。天氣轉涼,已經是深秋的季節。日本的秋天是最漫長的季節。山毛櫸、楓葉、紅秋葵、七度灶等原本翠綠或者黃褐的樹林,此刻全部像燃燒的火焰一般奔放地綻放出鮮豔的紅色,滿眼繽紛,層層疊疊,猶如紅黃綠三色潑就的大幅油畫,可謂“小楓一夜偷天酒,卻情孤鬆掩醉容”。
團團簇簇的紅葉之間,一個白衣和服女子正撐著一把油紙傘頂著綿綿秋雨,沿山路拾級而上。那楓葉很大,片片紅中帶粉,飄落了一地,女子的腳下發出沙沙的響聲,發上,肩上也不經意地沾染了些許楓香。女子的麵龐和雨中的紅葉一樣,有一種濕漉漉的嬌豔。她來到山中寺前,寺院很小,掩映在紅葉之間,更顯清幽。“是葵葉麽?”一個蒼老的聲音自院內傳出。女子收傘,惶恐地站在原地,循著聲音望去。一白發蒼蒼的老者正坐在庭院中央,身下是一卷竹席。他看向自己,笑容慈祥。老者口中的葵葉乃是京都有名的花魁。葵葉精通漢文,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藝壓群妓,豔名遠播,乃至深入山中,成了寺內高僧垂涎的獵物。“大師,為何近來不見你來我的館內呢。”葵葉坐在了老者的身邊,目光清澈如水,滿臉的柔順,眼中似乎滿是期盼。老者笑盈盈道:“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聽說大師最近在研讀中國的一些兵書?”女子問話乖巧輕柔,眼含秋水。“葵葉遠在京都,怎麽知道我在這裏做什麽?”老者握住葵葉的手,輕輕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