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和野人兩個人從土垛上走下來,往村口走去。野人拎著菜籃子,走到村口的小溪邊,停了下來。不一會兒,他從小溪裏取出來一個網,幾條活蹦亂跳手掌大的小魚突然離了空氣,劇烈的掙紮起來。
“晚上有魚吃!”栗子心裏默默的撒花。
野人並不多說話,蹲在溪邊,拿出一把小軍刀,熟練的去掉魚鱗和內髒。栗子見狀,也識相的把紅薯和葉尖兒洗幹淨。
弄好了,栗子跟著野人穿過石門,路過一輛破舊的摩托車,朝那棟老宅走去。
這個老宅就是傳說中留樟村的老祖宗在500年前建的吧。牌坊似的石門,中間層圓拱形,左右各三扇,主體是大理石,連接處有精致的雕花,上麵題有大字,歲月磨損加上暮色降臨,看不太清內容。最上麵是單簷、鴟尾,古樸又氣派。穿過石門,依稀可見一棟大宅子,不過門口已經長了許多雜草,中間的石板磚路被清理出來。踏上這條路,可以看見老宅的大門,裏麵是三間兩進的大宅,中間有兩處天井,不過年久失修,天井處已經長出了雜草,還有幾棵泡桐樹,穿過已經破敗的瓦楞,直指藍天。
來的路上,栗子已經聽月河說過了這個村子的曆史。傳說早在1600年前的晉朝,牛、鬥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據說是寶劍之精,後來命人尋找,果然在豫章郡地下,掘出龍泉、太阿兩柄寶劍,牛、鬥之間的紫氣隨之消失。這一故事,也被寫成了“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這一名句。留樟村就是豫章郡的下轄村,始建於明武宗年間。五百年前,從豫章來的兩個富商兄弟想找一處風水寶地安家置宅,便一路向南出發,出發伊始便一直有兩隻喜鵲相隨,始終不離不棄。後來到了山坡底的樟樹之上,喜鵲便停留,不肯往前。富商兄弟認為這是喜鵲選定的寶地,便依照樟樹旁邊的山坡,動土蓋房,蓋下一棟三進的宅院,前麵建了石門和木門,分別供主人和奴仆進出。後來不斷的繁衍數代,就形成了如今的留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