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未來與科技”交流會上,陸沉應邀作為青年研究人員的突出代表做了演講。化繁為簡的論述,落落大方的舉止,不到十分鍾短短的演講被掌聲打斷了好幾次。
第一部分的正式技術交流結束之後,交流會的第二部分是頗為簡單的酒會。說是簡單,因為現場的步驟沒有錦衣華服,也沒有海天盛筵,隻是提供一個頗為輕鬆的自助餐環境,讓來自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們自由交流。然而不簡單的則是來賓,參會的每個人幾乎都是近年來對國際社會影響巨大的科學界翹楚,其中也不乏對涉及科學相關行業的企業家。
陸沉與導師萬慶宇和其他幾位專家級的人物寒暄過後,萬老便因身體不適離開了。萬慶宇是陸沉的研究生導師,植物科學界的老一輩專家,如今雖然退休,但是依然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之前那一份關於植物對記憶影響的研究手稿,便是從萬老處拿到的。
前幾日陸沉去拜訪他,為了核對一些研究細節,再一次看了那份手稿。除了一些研究性的疑問,陸沉卻在這份手稿上,看到了他意想不到的信息。雖然萬老不願意提出那份手稿的作者是誰,但是結合月河那邊的信息,陸沉猜到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白堂文。但是通過這份泛黃的手稿上的筆跡來看,與方洛最後一封信上的筆跡極為相似。雖然方洛那封信上的筆跡有隱藏和模仿的痕跡,但是經過專業比對,90%的可能出自同一個人。也就是說,方洛的最後一封信,出自白堂文之手,而非方洛本人。
陸沉正鎖眉思索著,對麵一位穿著白色套裝的端莊女士舉著紅酒杯走了過來。
“陸沉你好,我是工信部的趙雯,久仰大名。”她眼角帶笑,頭發有些花白,打算看得出來眼神銳利。
“趙老師太客氣了,實在不敢當。仰慕趙老師的大名已久,今日終得一見。”陸沉客氣地回應,然而他的話,並非隻是客氣而已。趙雯何許人也?工信部的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方向響當當的人物,身上有幾十項發明專利,其中不少專利使得人工智能走出了科幻片的虛擬光環,成為現實生活中人們生產生活的有力幫手,在醫學、科技以及各種高危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